Medicom Toy 全新 DesignerCon Online 2020 限定周边商品释出
一旦传播分享,它就属于公共意识。
太平军所到之处,焚烧孔庙,捣毁孔子像。晚清以来,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
被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儒家之主张,徒令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使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矣。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这是说孔子是影响中国最大的一个人物,空前绝后。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来,孔子的形象就逐渐趋于正统化。清代大学者戴震对于理学家的观点严加抨击: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孔子给他一条手杖,令闭目乘之归。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而斯特劳森论证说,说某个东西为真也就是说话者意谓某个东西,因此,关于真陈述的概念必须依据一个说话者所意谓的东西加以分析。
同样,乔姆斯基的生成理论的方法论转向也带来了认识论转向的契机。第二,语言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当然,从一般意义来说,这也取决于当今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下文我将分别来讨论这些问题。
如果他不熟悉他在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场所的通用语言,亦无法通过别的手段与当地人交流,那么他要理解周围的世界、把握该世界的关系,必定要依赖于既有的经验,亦即要受制于他所操语言表达的那些意义。汉语哲学从语言际的理想意义的设想切入语言哲学,分析不同语言在表达世界和事物秩序时的差异,以揭示出人类共同心智结构与认知差异的关系这个未明的哲学问题,亦分析和阐明了与语言秩序对应的三种世界和事物的秩序及其语言际的可传达性的程度。
因此,即便按照生成理论,汉语的基本形式来自普遍语法原则,但是,汉语的具体形式或形态、各种表达方式,则是在这些原则之下进一步生成的,亦即持续构成的。因此,仅仅对汉语形式本身看法的改变,就导致了许多哲学问题的消失和产生。而德语的优点在于:大凡一切涉及可以被吾人用五种感官能力去掌握的事物,特别是涉及物质世界的事物,和技术及手工艺方面的事物,德国人于语言表达上都已达致一很高的水平了。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关于中国传统哲学是否属于哲学的争论中,无论正面意见还是反面意见,大多援用过时的、不复属于哲学的观点,以及那些历史上有意义而今天为其他学科所消除的问题。
生成理论的情况也是如此。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普遍语法应包含两个方面的理论:一方面是有关所谓核心语法(core grammar)的理论。参照乔姆斯基的这个思想,汉语研究可以直接摆脱传统的两条主要思路,要么依照印欧语系主要语言的语法结构来构造汉语语法,要么因为汉语缺乏与此相似的外在语法而否定汉语的内在原则,而直接构造与其他语言兼容的汉语基本原则,其思路类似于高本汉直接构拟出汉语中古语音系统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有关允许在怎么样的范围内扩展、修正核心语法的理论。
(一)视野即观点 科学革命的范式理论向人阐明了人类认识和行为转向的方法论的契机。因此,以英语表达出来的物理学和以汉语表达出来的物理学,要在语言中达到真性,还必须通过科学家之间实际的交流和合作,而这种交流和合作甚至要持续很长的时间,比如关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波的验证差不多是一个世纪之后才完成的。
但是,当我们从汉语哲学视角考察诸语言的区别时,这样的问题就是重要的和基本的。当然,一系列的问题也就随之而起,传统汉语哲学的内在差异就会凸显出来。
江怡认为,汉语哲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让哲学说汉语。我认为,汉语哲学的核心应当居于前一类问题的领域,即研究和处理从汉语哲学着眼而从这些学科和方向中揭示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们直接与形而上学、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等相关。第一,truth(真理)和意义乃是现代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马蒂尼奇说,主要的语义概念是真理(truth)和指称。其二,稍微宽泛一点,以一种一般的即不分时代的古典语言(文言文或古代的语体文)来理解、处理和阐释古代的经典文献。英语、法语和德语中的启蒙一词分别表达不同的行为,有的意思相去颇远,如英语的enlightenment与德语Aufkl?rung,前者原义是照亮和启发,而后者是清理和澄清。在逻辑应用中,它仅仅是一个判断的系词。
自西方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在什么是启蒙的见解上达成共识,但是,至今为止关于启蒙的理解依然存在巨大的分歧和争论,在语言际的传达方面更是如此。即使在现代中国学术界,这样的观点还有其遗响。
第二,因为普遍语法是一种生物的属性,而它又属于人的认知功能,并且由于前一点所述的事实,那么我们就可以追问,语言与其所表达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或者,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追问,人的大脑的认知的生物原则与世界和事物的秩序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同构性? 更进一步亦更复杂的问题是:无论同构与否,究竟是同一个世界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还是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世界?从直觉上来说,人们不太会承认或接受后一种可能性。但是,没有真正搞清楚的是,把乌尔都语(Urdu)或文德语(Wendish)的量词范围看作不足以产生一种关于‘在乌尔都语中为真或‘在文德语中为真的明确定义这种看法,对这两种语言是如何不公平。
渗透到汉语之中的语法观念是合乎逻辑的现念,这一观念给汉语带来了适当的语序,并且必将通过运用在这种正确地建立起来的语序而在人民的精神中继续发展。本文从汉语哲学整体着眼,分析和探讨它所揭示出来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领域,并同时分析和界定相应的观念,揭示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效果和面临的难题。
一种语言是否适合哲学活动,或究竟哪种语言更适合于哲学活动,在近现代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话题。同理,当代汉语哲学之所以兴起的深层原因,乃是人类语言和心智的共同结构逐渐为人所认识,同样,诸语言之间的差异因素也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数学是人类理解和描述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因此,人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世界和事物的结构是以数学的方式构成的。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学归根到底是研究大脑的机能,研究这种机能的初始状态,以及能够达到的各种成熟状态。
汉语的分析化受到这种同化的影响,已经为语言史所证明。现代汉语从词语到句子都无可避免地吸收和融合了来源不同的各种现代意义,尤其是来自西方其他语言的各种意义,仿效了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
就此进一步追问下去,人们就可以发现,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理解的种种障碍和困难。因此,就如前面所引,塔尔斯基把它们排除在语言哲学研究的范围之外,它们等同于真性。
乔姆斯基认为,生成理论脱离了几千年的语言研究传统,虽然如此,语言学的其他理论却也提供了理解语言的不同维度。与德语相反,黑格尔认为汉语则简直还没有或达到这样的程度。
但是,人们通常以世界和事物的秩序来规定行为的秩序,这也是为了使得行为秩序简明有规则,容易认知。丘奇与弗雷格认为:一种恰当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必须为几乎一切语词既指定涵义又指定所指。很显然,第一和第二情况在今天是不可能的,因此,回到经典文献和古典观念本身,与回到事物本身,都仅有思辨的和抽象的可能性,而无实际的可行性。虽然依照生成理论的假定,我也可以进一步推论说,这些参数或许也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但是,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稳定的遗传却还需要通过自然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就包含许多经验的条件。
比如,塔尔斯基甚至认为,语义学在诸如物理学、生物学等这类自然科学中不可能找到任何用途……因为在这些科学中没有一个与语言现象有关,与语言表达式和这些表达式所指称的物体之间的语义关系就更是毫不相关了。其次,汉语哲学将重点放在理论哲学,同时坚持多维度的研究途径,因此现代哲学的各种方法,以及现代科学的方法皆可用来研究传统汉语哲学,从而大大拓展传统哲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内部四通八达的大系统内,只要参数值作微小的变化,就会通过复杂的过程引起大变动,出现截然不同的语言现象,形成不同的外表化语言。这里可以断言,在古代,汉语哲学所思考和表达的存在及其秩序与印欧语系若干语言所思考和表达的存在及其秩序之间的区别,分别受到了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形态的影响,于是,这种差异在哲学上就导致了相当不同的理论现象。
莱布尼茨曾经评论过德语的优点和缺点,他认为,德语有两个缺点:第一,欠缺心灵搏动的一些表达及德行和罪恶等与道德或政治有关的表达方式。就是在同一语言之中,也同样存在着传达的障碍。